本期对话嘉宾
AR中国 : 最近著名区块链媒体金色财经发表了一篇名为《物联网太卷了,我们需要元宇宙》的文章,文章认为“沉浸感”只是“术”层面改变,认为沉浸感是元宇宙最不重要的一个特性,您怎么看?
我们看待问题往往很难保持中立,一方面源于自己的价值观、背景和履历,一方面会受利己思维和眼前利益所影响。所以我在研究元宇宙的时候,首先是尽可能收集来自于千行百业的形形色色的观点包括书籍,求同存异。同时,我也会了解笔者的背景包括对应的发布平台,然后再是TA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对TA的好处是什么?不难发现,区块链人眼中的元宇宙,首先要有区块链。券商行研报告里的元宇宙更多分析和发现和上市公司相关的可能性。另外,利他者不会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元宇宙的核心在于中立、开放和融合。从2016年中国VR元年开始甚至更早些,在VR设备沉浸感还没那么成熟的时候,沉浸感就被认为是“术”,这是典型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阶段。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沉浸艺术、沉浸式话剧、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剧本杀和沉浸式商业综合体,都向我们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现实世界很残酷、现实世界不够好,人类迫切需要换个环境,缓解生存生活的压力。对人类的颈椎造成巨大压力的PC、移动二维互联网真的能承载起元宇宙?区块链难道是万能的?好比人类靠所谓的“信任”和“货币”就无所不能?那还是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体验、思考和领会到沉浸感背后的深层次价值和意义。
我在我《元宇宙及其经济发展前景》课程中,明确展示了区块链人眼中的元宇宙和XR人眼中的元宇宙的差异。元宇宙新时代,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融入技术融合、跨维融合的大生态;元宇宙时代的技术架构也是三维的,应用场景和竞争合作都是立体的,如果今天心里还是二元格局或二维架构,那和元宇宙其实不在一个维度上。我相信,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中立、不可或缺的,区块链人最终也会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元宇宙时代发挥自己应有的光和热。
AR中国 : 文中明确表达了“道”是元宇宙的灵魂核心,这个道就是区块链,您怎么看待区块链与其他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在之前财富中文网的采访中,多次提到元宇宙的“道”不是技术,是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往下看,在现实世界中也是泛在世界和千行百业以及全人类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太适合过度强化和放大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之一的作用,以防被“镰刀”所利用。大道至简,技术的背后是经济学,技术落地不算经济账肯定落不了地;经济学的背后是哲学,经济学不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出发,最终也会失灵;技术的背后也有哲学,同理。
元宇宙虽然是升维后的下一代互联网,但核心三元素都不是技术,而是“人、物、场”,虚拟的人、虚拟的物、虚拟的场景。这三元素背后主要靠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融合支撑。有了三元素之后,三元素之间的泛在交易需要区块链的加持,不然就不是一个开放、去中心化的所在,自然也不能叫元宇宙。其实多年前,我就开始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比作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理解和落地,具体大致如下:物联网(类比神经末梢):数据产生;5G网络(类比血管、神经):数据传输;云计算与大数据(类比神经元和神经信号或器官和养分):数据存储与处理;区块链(类比细胞与细胞、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任机制):数据分布式信任机制;人工智能(类比大脑):数据智能化应用;虚拟现实(类比眼睛和皮肤):数据三维可视化展示与决策;机器人(类比骨骼):数据实体执行与服务。
AR中国 : 顾总目前涉及的行业领域有哪些,您认为自己从事的事情和元宇宙的关系是什么?
我在上海银行和浙商银行从事对公、对私、投行和资管业务十二年后于2016年10月和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一起投身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赛道,目前已有五年多时间,算是国内较早一批专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To G和To B赛道了。
目前我的主要业务是三大块:基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咨询培训、应用开发交付运营执行以及对应的投融资咨询。主要是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面向千行百业的设计规划、生产培训、营销展示和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开展降本增效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五年多以来,案例和产品覆盖了20多个行业200多个不同阶段的客户,积累了20多项独立自主研发的产品和平台能力。元宇宙出现之前,我用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来比喻不同技术融合运用的价值,元宇宙出现之后,我就不用费太多口舌解释我们在基于用户体验和商业应用领域的技术融合的意义所在。当然,元宇宙目前还未完全定型。我们确实也有两个元宇宙项目在推进,都是从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开始介入,很好解决了传统行业和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