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月4日晚国家体育场举行。外媒认为,这场开幕式简约却不简单,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为奥林匹克格言提供了中国注解,向全世界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望。这场精彩绝伦的背后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努力,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冬奥开幕式AR技术支持团队央视数码团队。
AR中国:能否先介绍下参与本次冬奥开幕式AR技术支持的团队构成?
项目总负责赵晔:根据北京奥组委提出的需求,在开幕式过程中将实现三个虚拟机位的4K超高清AR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录制二部(央视数码)AR团队进行人员和虚拟设备适配,组建11名AR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奥组委导演团队完成虚拟场景的制作和优化,完成了AR渲染系统搭建维护,虚拟场景现场调试及现场运行保障工作。
因疫情原因,本次冬奥会采取闭环管理,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AR虚拟团队在闭环内分别设立AR技术运行岗位与AR场景美术播出岗位,闭环外设立项目保障运行岗位。
AR中国:整个美轮美奂的AR雪花呈现有哪些技术难点?
(闭环外)技术支持封毅、冯高洁: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由于国家体育场面积大,导致传输距离过长,传统的跟踪信号传输设备不足以满足跟踪信号的传输。为了保证虚拟跟踪信号的安全传输,使用了光纤线路作为跟踪信号的传输介质,分别在体育场内和鸟巢外转播综合区架设光端机,将跟踪信号由鸟巢场内传至鸟巢外转播综合区内的AR渲染服务器。
此次工作虚拟植入系统按照4K、HDR高标准设计实施,因冬奥会转播的特殊性,AR虚拟系统需要建设在OBS转播系统上。国内外的转播系统信号对接细节略有不同,在信号对接上与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多次探讨,并拿出实施方案,最终说服OBS采取我们常用的单线12G的方式进行视频信号的交互。
(闭环内)AR场景美术负责人谭栋:在场景制作上,4k信号与AR场景的实时合成会消耗大量性能,对图形硬件以及场景的优化提出了高要求,另外需要同时兼顾前景雪花国名的完整展示和摄像机跟踪,因此采用了粒子系统与人工预制动画结合的方式。
AR中国:从现场执行上有哪些挑战?
(闭环内)AR技术运行负责人柏嘉铭:技术方面,这次AR虚拟工作间的位置与国家体育场内现场三个虚拟机位的位置相隔甚远,最长大概有800多米,最短的也有600多米,因此加大了虚拟系统部署的难度。另外一个就是由于冬奥防疫要求,现场分为闭环内与闭环外的复杂环境,因为摇臂机位的特殊位置,没有通道可以从闭环内直接到达,所以对虚拟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都十分具有挑战,BT2020色域的引入也对现场监看设备提出了高要求。
另外,外景的环境变化,比如:雨雪天气所产生的环境色彩变化,对虚拟效果与现场环境的融合都是有影响的。
(闭环外)项目运行负责人陈博览:在项目运行方面由于疫情的原因,事情的繁杂程度是平常很难遇到的,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积极的对每件事情做出迅速反应,找到解决的方案并执行。在开幕式前一个月内需要与场馆演出部门沟通完成摇臂设备、播出设备、各类设备线材等的进场;与VOC确定缓冲区使用方案,确定场景传送方式及时间;领取OBS环内运送出的设备及线材;传送防疫、生活物资,这些都需要与各方面沟通协调。
(闭环内)AR技术运行负责人柏嘉铭:开幕式前恰逢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闭环内的转播综合区我们贴上了春联,挂起了灯笼,为忙碌的工作区添加了节日的氛围,外国媒体的朋友争相拍照,学习中文的“过年好”。在春节当天,很多外国媒体的朋友在跟我们打招呼的时候都会用中文说一句过年好,听到各国朋友们的祝福我们的心暖暖的,也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闭环内)AR场景美术负责人谭栋:
此次冬奥项目由于疫情防控政策,闭环人员封闭在内,因此很多事情需要环外同事多方协调,在此也对他们的倾力支持与努力表示感谢,项目周期横跨春节,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度过了一个特殊的除夕之夜,也非常感谢属地保障人员的精心保障,让不能回家和家人团圆的我们吃上了热腾腾的饺子,当直播正式开始,看到AR场景的镜头运动起来的时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要说感动的话,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参与冬奥筹备的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而感动。
(闭环外)项目运行负责人陈博览:大年三十,我们坚持到最后一班岗,大年初一我们照常来到工作岗位上,当时令我感动的是鸟巢安检口武警战士的一句“新年好”,既温暖又有力量,各个岗位互道新年快乐,顿时觉得这个春节我们都不孤单!2月4日开幕式当天,大家都在为最后的成功做努力。晚上开幕式仪式开始,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内心激动澎湃,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不仅在冬奥项目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也深深地感受到为祖国奉献青春和力量是我们现代青年的伟大使命和担当,我辈当继续努力,一起向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