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
方案指出,到2027年,北京市信息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8万亿元。千亿级信息软件企业不少于4家,百亿级信息软件企业不少于35家。
其中,培育10家以上数字人、数字空间、数字物品等元宇宙领域营收超10亿元企业,打造10家左右元宇宙商圈、街区、文化景点、体育场所等信息消费体验点。
- 依托数字内容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实现数字人、数字物品等数字内容在元宇宙虚拟空间等不同平台间可复用、可二次创作。
- 鼓励利用元宇宙技术提升商圈、景点、博物馆、体育场所、工业遗址等线下场所服务体验,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围绕线下元宇宙体验场景培育一批内容创作企业。
- 鼓励电子、汽车、石化、航空、冶金、城市建设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牵头,在京津冀区域探索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
今年一季度,北京信息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4363亿元,同比增速21.5%,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效益加速提升,实现利润414.1亿元,同比增长2.2倍。
从细分领域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北京市信息软件业的支柱产业,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驱动,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互联网应用)、操作系统、数字内容服务等细分领域处于快速上升期,1-2月营收增长31.2%,带动作用明显。
这对于促进北京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不小的助力。
去年9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在元宇宙产业方面,将聚焦突破高性能算力芯片、虚拟现实操作系统等前沿底层技术,推进元宇宙关键技术在智慧城市、影视娱乐、数字创意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城市副中心聚焦3+1主导功能,扎实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元宇宙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截至2023年底,10余项应用场景项目落地实施,区内元宇宙企业已增至108家。
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元宇宙场景下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近几天,关于“刘强东直播带货”事件产生的热议,再一次把数字人推向了舆论的高潮。
作为北京引领下一代互联网的新业态,数字人是推动软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产品之一。2022年北京率先出台国内首个《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在朝阳区落地国内首家数字人产业基地。
基于政策的支持下,北京数字人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形成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协同好、场景应用广、创新主体多、消费形态丰富的产业格局。
截至2023年12月,北京从事数字人相关业务的企业已达2805家,以数字人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有217家。2023年数字人核心业务企业营收规模约51亿元,预计2025年营收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带动周边经济效益750亿元。
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未来产业20强城市榜单中,中国紧跟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北京上榜企业全国第一。
评论